美国还是有敢批龙鳞,逆圣听的刺头的。
华尔街的大佬开口了。
桥水基金创始人雷·达里奥接受金融时报采访说,美国,正滑向一九三零年代的轨道。
更糟的是:多数投资者不敢说真话。
这个发言,无疑给美国总统川普泼了冷水,因为他宣称,美国形势一片大好。
达里奥就是戳穿皇帝新衣的小男孩。
啥是美国的1930年代?
当时美国经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崩溃,百业萧条,民生凋敝。
时任美国总统胡佛,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失败的总统之一。
三条裂缝,同时扩大:
财富的裂缝。价值的裂缝。信任的裂缝。
裂缝越大,政策越极端。
当社会的“缝”越补越大,政治就会选择“钉枪”。
于是,国家之手伸进市场,上下摸索。
川普做了很多违背祖宗决定的事。
政府不只定规则,还下场持股,要拿英伟达、英特尔的股份。
撕破所有自贸协定,扰乱全球贸易规则,把关税当做敛财工具。
这是“要把经济抓在手里”的逻辑。
它在历史上出现过。上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,很多国家都这么做过。结局并不好看。
达里奥最担心一件事:央行被政治化。
当决策者希望长期压低利率,希望央行配合财政。
市场会问:美元还能守住购买力吗?
于是,国际资金开始减持国债,增加黄金。
央行一旦失去独立,钱就失去信任。
简单算一笔账。
一年花7万亿,只收5万亿。
缺口用债补。债要卖给市场。
问题是——需求跟得上吗?
如果跟不上,政策只剩两扇门:
门一:让利率上去,债务价格坠落,信用危机逼近;
门二:印钱买债,通胀与货币信誉受损。
两条都伤美元。
债不是问题,没有买家的债才是问题。
为啥美国这么像三十年代呢?
达里奥说,这是大周期。
当两极对骂,制度常常寻找代理人。
当外部冲突升温、内部撕裂加剧,
国家权力往往更控制市场,
左右两端的民粹同时抬头,
民主程序变得低效,社会期待“强人出手”。
所以你会看到:美国政府
对科技和产业的定向干预;
对央行与关键机构的人事重塑;
对资本与贸易的“工具化”使用。
这不是一条新路,而是旧路重走。
美国这么干,寅吃卯粮,市场正把脚抬起来。
当制度信号变差,市场会很诚实:
美元长债的吸引力下降;
黄金与实物资产获得再平衡;
企业的现金流质量比“故事”更值钱;
货币多元化不再是学术题,而是配置题。
翻译以下就是,美国这大船要沉了,大家自求多福,赶紧跑路吧。
达里奥也给出了办法,咋办呢?
第一步:去杠杆化“长久期脆弱点”。
避免单押美元长债,控制利率上行的敞口。
第二步:提高“真实收益与自由现金流”的权重。
选能自我造血的公司,少靠再融资,少受政策冲击。
第三步:多元化。
黄金与同类稀缺资产的小比例配置,是对“制度与通胀不确定性”的保险。
第四步:分散政治与监管风险。
跨地区、跨货币、跨制度,把“不可控”拆成“小可控”。
其实,这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学问,历史一再证实了这一点。
权力若过度“护航”,市场就学会“避航”。
当国家把手伸进市场,市场就会把脚抬起来。
当央行的独立动摇,货币的锚就会松动。
当赤字失控,债的买家就会转身。
有一句老话说得好,当恐惧让人噤声,那价格会先开口。
美国的聪明人都顺从,开始拍川普马屁,那经济离崩溃就不远了。
联富配资-炒股配资最新-可靠股票配资-在线开户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