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是城市的“细胞”,承载着万家灯火。
日前,华商报推出《社区治理·你我共建》专栏,聚焦西安市各个社区,特别是“华商报·108坊故事”社区联系点,分享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那些让“陌邻”变“睦邻”、让“痛点”成“亮点”、让“治理力”转化为“幸福力”的创新实践。同时,欢迎社区或者居民提供线索,向华商报讲述所在社区的生动故事。
“小区居民议事会开了5次,物管会开了8次。”2025年盛夏,西安市小寨路街道永松路社区辖区的机关小区,经历了一场因物业更迭引发的“危机”。在自治组织停摆、物业撤场的双重危机下,社区是如何通过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的共建模式,用近三个月时间完成治理体系重建的?
业委会辞职、物业服务将到期
双重难题给小区未来蒙上阴影
2024年10月,机关小区业委会成员集体辞职,更为棘手的是小区的物业服务合同年底也即将到期,是否续聘、如何选聘等关键问题,都需业主大会决定。自治组织的突然“停摆”,给小区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“我们是突然接到业委会要辞职的消息。按照政府相关规定,有业委会的,社区要继续推动成立,于是社区在2024年12月至次年3月,推动新一届业委会选举工作。最终因候选人人数未达规定,且缺乏合适的、有公信力的带头人,业委会选举工作以失败告终。”社区党总支书记、主任石强告诉记者,另一件棘手的问题是物业服务合同在2024年年底也即将到期,按照相关规定,小区在没有做出选聘新物业辞退老物业之前,物业应按照原有的合同进行服务。“当时跟物业沟通时,对方说可以继续服务,但到2025年3月下旬,物业提出要么上涨物业费,要么就退出,最终按照政策给小区留出3个月的准备时间,到6月底再撤走。”
联富配资-炒股配资最新-可靠股票配资-在线开户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